当前位置:忆蝶梦寒>历史军事>红楼之如画江山> 6.57 永静公主:多谢皇嫂厚赐
阅读设置 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6.57 永静公主:多谢皇嫂厚赐(1 / 2)

第六卷 6.57永静公主:多谢皇嫂厚赐 三月十四上午,大明宫,御书房,小朝会。 “牛爱卿,后续兵马可曾齐备?”哪怕是周阳早已带着骑兵迅速出发平叛,昌兴帝其实并未真的放心,因为在场众人谁都不会以为,这次的叛乱能依靠区区四千骑兵就打平,“什么时候可以出发?” “回陛下,神机营六千步卒、一千精骑已经待命出发,三千营最多可以再安排六千骑兵,只等粮草齐备、饷银发放,立刻就能出发。”牛继宗非常自信的说道,“只是温尚书那边一直未能准备好,这才拖延了。” “温爱卿?”昌兴帝脸色立刻冷了下来。 “陛下,老臣已经按照常备标准备齐了粮草补给。”户部尚书温福赶紧说道,“只是,牛达人还要另发一份双倍饷银的‘开拔费’再加上承诺出战期间双饷,老臣是在无力支应,请陛下恕罪!” “温大人,这战时双饷还有出兵开拔费的规矩,可不是老夫定下的,而是自太宗皇帝北伐就传承至今,从未有过改变。”牛继宗毫不客气的说道,“想要底下的儿郎拼命,就少不了给银子,不让他们安排好家小,怎么指望他们不怕死?” “牛大人,温大人也没说不给,只是如今国计艰难,是在无力支应,这才暂时未发,待年底若有盈余,第一个就给所有人补上银子,难道这还不行吗?”督察院左都御史魏广不满的说道,“你们这些人,就不能为朝廷考虑吗?” “哦?魏大人当真是为国尽忠啊。”兵部左侍郎柳芳讽刺的笑了笑,“却不知魏大人能否告诉老夫,上次朝廷年底盈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?今年再加上战事,年底别说盈余,怕是亏空不知道要有多少吧?” “够了!”昌兴帝从来都不是耐心的人。 “臣等失仪!”大臣们赶紧请罪。 “温爱卿,既然大军要出发,这开拔费还是不可少的。”略一思考,同样变不出银子的昌兴帝也只能选择和稀泥,“牛爱卿,这双饷之事,不妨先缓一缓,若是朝廷年底还是结余不足,朕以内帑补上如何?” “老臣不敢!”话都说到这份上,牛继宗还能怎么接? “近日可有消息传回?”眼看暂时平息了争论,昌兴帝也松了口区,转头向裘世安问道,“山海关那边现今如何了?” “回陛下,暂时未有消息传回。”裘世安赶紧答道。 “加紧催一催。”昌兴帝有些着急,哪怕是明知道着急没用。 “陛下,如今战事危急,前方吃紧,白山黑水历来又是多事之地,是不是要派出稳妥人手,先一步协调一下?”没想到督察院左都御史魏广又闹出了幺蛾子,“毕竟,这战事迟早有结束的时候,可事务并不会因为战事结束就没了。” “哟,这话说的.....我怎么听不懂啊?”侯孝康面露讽刺的笑容,“魏大人的意思,是不是说周将军不一定镇得住,就要加派一位更有‘威望’的人选,却不知是哪位有此能耐,也让我们这些粗鄙武夫长长眼啊?要我说,不如让魏大人过去就好!” “陛下,老臣也是一心为国......”相比于说话没把门的武将,魏广明显聪明多了。 “魏爱卿有心了。”昌兴帝冷冷的扫了他一眼,直接没接话。 就在御书房众人继续商讨国家大事的时候,却见门口侍立小太监挑起门帘,连连给裘世安使眼色;裘世安面色一顿,面露愤怒之色,却忽然发现那小太监手中捏着一份折子,心头微微一动。 他这才奇怪的看了一眼依然商讨的阁老大爷们,悄悄绕着向门口走去;小太监看他过来,赶紧迎上去悄悄耳语几句,就见裘世安一脸惊讶的接过了折子,稍作翻看就惊得说不出话来。 “狗奴才,又怎么了?”看到裘世安愣在门口,昌兴帝不满的喝道,“有什么事情不能进来说?” “皇爷恕罪,这个......”裘世安捏着折子,犹豫了一下才快步进入书房交给昌兴帝,“这是山海关刚刚送来的八百里加急,赖陛下洪福、将士用命,神机营和三千营已经在两位大人带领下,一战全歼了叛军主力骑兵三千余,贼首仅带了数十亲信逃脱!” 御书房一瞬间静了下来。 “裘公公,此言.....当真?”半晌,牛继宗先看看正在翻看奏折的昌兴帝,这才小心问道。 “这个......老奴哪里敢说?”裘世安可对某人没什么好印象,这时候那还不趁机撒丁子,“不过,奏折上确实说,前日中午趁着叛军吃饭的机会,周将军亲率三千精骑,在火炮掩护下一战功成,将近四千叛军没跑掉多少。” “陛下,此必为虚报!”没等牛继宗考虑清楚该怎么说,督察院右都御史田桂已经跳了出来,“臣听闻古之强军,确有数日奔袭六百里、十日突进上千里,但也只是突袭,京城到山海关六百余里,前日上午人马也就刚到吧?岂有连续奔袭五日,当日就与敌军正面交战,还能一战而下的?” 他这一说不要紧,刚刚听说消息已经很有欢快气氛的御书房再次沉静下来,就连刚才一脸喜色翻看奏折的昌兴帝也露出怀疑的神色。 “裘世安,除了这份奏折外,可还有其他消息?”思考片刻,昌兴帝决定先看看情况。 “回皇爷,并无。”裘世安赶紧说道,“只是,奴才听说这次出兵,永昌殿下也跟着,是不是另有......” “哦?”昌兴帝心头一喜,赶紧把奏折翻到最后一页,就见末尾的署名上一下子三个名字,前后分别是周阳的签名和印信、裘良的签名与印信,最后才是永昌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